同城附近100米一晚-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登录入口,凤凰楼茶楼约茶联系方式,全国真实兼职凤凰楼信息

服务热线:400-811-9908 登录学习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等:教育强国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研究——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3

摘  要:在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的创新与优化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系统剖析当前学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将延安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整合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构建 “教育强国视域下国家政策融合——延安地域特色、家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研究目的在为以后从事辅导员工作以及给其他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学生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育人路径。

关键词:教育强国;高校辅导员;产教融合;地域文化;协同育人

一、绪论: 教育强国战略的内涵与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实践要求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其核心在于通过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战略部署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高校辅导员既要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核心,又要肩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

目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 “双高院?!?建设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陕西省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在教育强国视阈下,学院需要培育的人才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的 “技术工匠”,更是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的“圣地英才”。这对辅导员的育人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即在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中融入价值引领以及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有创新育人模式。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我院辅导员育人工作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第一,学生培养目标的复杂。既要实现 为学生“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又要服务于学生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的职业教育目标,做好在学生思想道德与技术技能培养之间协调。第二,教育场景的开放性。我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中,辅导员需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实践、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场景中发挥引导作用。第三,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构成包括三年制高职生(单独考试与高考录取各占一半)、五年制转段及“3+2”转段学生,复杂的生源结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育人路径上更具针对性。

三、高校辅导员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是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强国战略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学生管理中的局限,尽力丰富职业教育领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通过将延安精神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育人理论,更好地为构建职业教育育人体系提供新的理论创新点。

(二)实践意义

第一,服务我院发展。能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双高院校” 建设提供育人路径,助力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综合竞争力。第二,更好地指导育人实践。针对我院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难题,比如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等提供一些合适的操作解决方案,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第三,推广示范经验。高校辅导员通过延安地域特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可推广的育人模式,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参考。

四、对我院高校辅导员背景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管理难题

首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结构复杂,参与思政教育不积极。据统计,每年三年制高职招生中,高职单独考试进校未参加高考学生与高考录取学生各占50%,其中,五年制转段学生及“3+2”转段学生占20%。由于一半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在情绪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自由散漫,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失落、遗憾。根据高校辅导员所带班级调研,尽管学院开设了思政课程,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30%,课后主动学习思政知识的比例低于15%。这更需要高校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实训、课外活动等多种信息,同时要与家长、代课教师、实训指导老师建立紧密联系,才能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工作量大的情况,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处理好学生工作,存在无法及时引导学生思想的情况。

其次,学生日常管理中行为规范出问题,如纪律意识淡薄,早操、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比较多;宿舍卫生打扫不彻底,有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职业素养不高;语言不文明,尤其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责任意识不强、抗压能力弱等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不足。

(二)网络文化冲击下的学生思想行为问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数据显示,55%的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比如把自己每天的生活习惯、作业情况、交友、活动发在各种平台。5%的学生曾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过不当言论。部分学生受网络思潮影响,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三)省级“双高计划” 建设对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更高要求

首先,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融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 “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辅导员所带顶岗实习班级学生信息调查显示,在工作岗位中,部分学生存在思想道德品质不高、职业素养意识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根据企业反馈数据显示,学生最突出的不足包括:责任意识不够高(42%),创新能力不强(35%),团队协作能力不积极(28%)。这些问题暴露出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与职业教育目标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资源的整合难题。省级“双高计划”要求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而辅导员在整合学生育人资源时发现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不高,辅导员难以获取稳定的实践基地与企业导师资源合作。同时,课程思政融合不深入,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不扎实,未能在实习实训中实现学生价值引领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难以对教育强国下学生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育人工作进行持续优化。

五、研究设计:教育强国视阈下辅导员育人路径的构建框架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立足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为实践载体,旨在实现育人的三重目标:第一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目标,将学院 “服务转型、助力发展” 的办学定位与教育强国战略深度融合,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育人体系。第二是质量提升目标,针对学生入学标准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强化思政引领、规范日常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第三是学院长期发展目标,助力学院提前达成 “双高院?!?建设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研究内容

1.政策融合与特色育人研究

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解读教育强国政策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转型、助力发展” 的办学定位与教育强国战略深度融合,重点研究如何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中。

第一,传承“枣园灯火,培育能工巧匠”的延职精神,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层次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尤其在思政教育层面,挖掘延安革命故事的育人价值,开发“延安精神+思政课程” 的特色教学??槿醚巳ぁ1热?,每年在新生入校时,有序组织新生吃一次“小米饭香”;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延安杨家岭参观,讲述延安文化背后的故事,让新生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上学时光;为学生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

第二,职业素养层面。对于生源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品质为指引,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比如,教务处、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共同组织学生学习南泥湾大生产活动,举办演讲比赛、联欢晚会,成立一些社团活动等。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重点关注班级集体管理,如加强教室文化宣传栏建设、举办文明宿舍评比,以积分形式考核增强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提升专业素养,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协同育人层面。高校辅导员可与招生就业处联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未来就业工作做好准备。同时,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家长、资助育人中心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辅导员对学生育人现状剖析

学生需求调研。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对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满意度、期望与需求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并没有树立长远的人生规划,多数学生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好的工作岗位等。

辅导员工作调研。通过访谈每个系部的辅导员群体,了解辅导员日常管理学生的工作内容、方法、困难及职业发展要求,结果显示部分辅导员存在经验不足、教育学生方法技巧不灵活、育人时间不够充分等情况。

3.学生工作难点问题突破

针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难点,辅导员可通过开展专项研究进行分析解决,如在复杂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探索延安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机制,避免形式化倾向;通过积分制考核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让学生随时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班级管理采用周考勤、月总结的形式,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定位;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家长配合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研究方法

学生工作案例分析法:高校辅导员可通过采取学生工作案例分析法,每年在系、部、科组织一次活动,集中分享在工作过程中对重难点案例(如德育工作、资助育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处理要点、方法,并进行经验总结。

教学案例分析法:挖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将革命先辈事迹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调查研究法:通过学生问卷、谈心谈话、举办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随时进行改进。

行动研究法:根据相关教育文件精神,开展学生主题班会,演讲、各种体育活动。

经验总结法:总结优秀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成功经验,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展示活动等。

5.具体实施策略

第一,高校辅导员基于延安精神进行思政育人路径创新,系统化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在校学习任务。比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与思政教育老师共同编写《延安精神与职业素养》特色教材,开发 “延安革命故事” 系列微课,在思政课堂中开展 “延安时期” 情景模拟,在专业技能中融入 “抗大课堂” 体验活动,让学生扮演革命战士角色。

第二,系、部开展实践活动,如每年组织新生参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等校外实践基地;把所学专业融入红色演讲,举办 “延安精神” 主题文艺晚会,通过话剧、歌咏比赛、微视频等形式演绎革命历史,鼓励每个班级自由组合并有自己的特色表演,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加,并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在师资资源方面聘请延安干部学院专家、老红军后代等担任校外思政导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将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转化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如学生要有坚定信念,在校学习过程、实习实训中要强调职业信仰教育;根据家庭情况差异,结合专业发展背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更好地在企业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引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所学的专业,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在实践技能训练中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6.研究创新点与特色

第一,深度融入延安地域文化的育人模式创新。高校辅导员依托延安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延安精神全方位融入育人各环节,形成“红色基因+职业素养”的特色育人模式,突出地域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

第二,多元创新育人手段的系统整合。高校辅导员综合运用学生工作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法,通过考核奖惩、正面宣传、心理疏导、资助育人等多元手段,构建覆盖思想引领、行为规范、心理支持、职业发展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第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深度彰显。紧扣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的类型特色,将育人路径与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导师参与育人、技能大赛融入思政元素等方式,彰显延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7.对院校发展的直接推动

本研究成果可推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帮助每个系、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思政融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家校合作、资助育人、心理健康的育人路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力争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企业对我院学生就业工作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 二是“双高计划” 建设推进更进一步。特别是在 “德技并修” 育人模式下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三是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践样本,系统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的创新与优化问题,得出以下核心结论:第一,高校辅导员以“立德树人” 与 “德技并修” 为双重目标,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必须与教育强国战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类型特色、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培养方向的正确性,学好专业技能,学好做人处事。第二,针对学生思想管理难题、受网络文化冲击以及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 要求等现实挑战,要采取差异化的育人策略,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延安地域特色是亮点,将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育人全过程,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做好“三全育人”工作。第四,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只有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签订更多的企业订单班、实习实训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研究展望

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高校辅导员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不仅要坚持守正创新,而且要不断探索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职业教育特色与学生成长规律相融合的育人路径,以期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育人实践表明,辅导员可基于延安地域特色,紧扣职业教育本质、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校内各系、校外对应企业、家庭情况、社会共同体系。相信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教育学生工作必将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华中师范大学 李刁:凝聚强大思政引领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再审视》

[2 朱应开:高校辅导员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育人使命   

[3] 广州工商学院 黄鹏、王伟江:双向赋能、协同融合: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

[4] 杨贤金: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长周期职业化发展路径

(作者:常华、任明君、王红建、姚延琴,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